lehu官方网站

正视资源忧患

来源:中国lehu官方网站集团 发布时间:2002-07-24 浏览次数:1131
     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国矿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,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斗转星移,时光进入21世纪,矿产资源枯竭成了越来越多国内矿业企业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,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上,政协委员们再次呼吁—— 
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正视资源忧患
 
    20世纪50年代以来,我国建起了8000多座国有矿山,14万多座非国有矿山,以矿业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发展到426座,覆盖人口3.1亿,其中直接从事勘探、采选的矿工就接近1000万人,整个产业大军则达到了2100万人。矿业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,并使我国稳坐世界矿业大国的第三把交椅。
   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矿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,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上,“四矿”(矿业、矿山、矿工、矿城)问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又一个热点话题。
    矿竭城衰令人担忧
    据全国政协“四矿”问题专题调研组的调查,目前大部分国有矿山处于困境,发展缺乏后劲,其中煤炭、有色、核工、化工矿山表现尤甚。全国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即将闭坑,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矿山,已有2/3进入中晚期。10种有色金属矿山到2010年将关闭335座,占矿山总数的46%,产能将消失近5000万吨,占总产能的35%。冶金矿山有46座面临资源枯竭,将丧失生产能力3600万吨。在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18次会议的开幕式上,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给出了一组相关数据:全国矿业城镇的20%处于成长期,68%处于成熟期,12%则处于明显的衰落期。
    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,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。例如:1978年我国人均消耗矿物能源为 593公斤标准煤,到了2000年则上升到101l公斤,为1978年的1.7倍。
    一边是供给的减少,一边是需求的增加。这一降一升,加剧了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,带来的直接后果是,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保障程度不断下降。2001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已达259.6亿美元,为1978年的22.7倍。
    有的政协委员指出,在资源濒临枯竭的矿城,由于产业结构单一,资源枯竭已引起了一连串的消极反应,加上矿业城市大都缺乏区位优势,吸引外来投资能力较差,直接影响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辽宁省阜新市的GDP近五年平均增长仅为2.7%,比西部地区还低。另据估算,全国因矿山资源枯竭导致生活困难的矿工,总人数约在300万~400万,直接影响到1000万以上职工家属的生活。
    全国政协“四矿”问题专题调研组在调查报告中指出,我国矿业及下游产业的产值占全国GDP的30%左右,如果矿业的基础地位动摇,不仅波及相关产业,更为严重的是,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。
    矿业管理亟待整合
    会议期间,有政协委员对记者说,上个世纪的50年代,我国基本上是照搬前苏联的矿业管理模式,没有把矿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基础产业,而是被分解成两个部分归属于其他产业类。矿业的前半部分,即矿产地质勘查,与水利管理业合并为一大门类;矿业的后半部分,即矿产采选业,与木材、竹材采运业合并为采掘业,这种分类一直延续至今。在日常行政管理中,除石油、煤炭分别作为独立的产业外,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采选业按矿产大类,分别纳入冶金、有色金属、lehu官方网站、化学、建材、核工等工业体系之中,完整的矿业被人为肢解。
    这种条块分割式的行政管理,导致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统一对矿业进行全面规划与指导,给矿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。再则,矿业的开发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,只要开发,就必然会有枯竭的那一天,这是客观规律。但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自为政,都只注重自己的眼前利益,很少有哪个部门未雨绸缪,从资源耗竭规律出发,制定相应的资源补偿政策和矿山转产扶持政策。符合矿业自身经济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。
    对此,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训呼吁,国家有关部门在经济行业分类时,应参照有关发达国家产业分类方法,把矿产勘查和矿产采选业整合为矿业,作为一个独立的基础产业,与农业、制造业并列,确立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立产业地位,以便制定统一的、战略性的、全面的产业政策,促进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 矿产勘查必须加力
    在发达国家,为使矿业生产能持续下去,通常对矿产勘查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,以补偿矿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。遗憾的是,近年来,我国矿产勘查却在有意无意中被忽视了,勘查投入明显不足,采矿不得不长期处于“吃老本”的状态,造成后备资源严重不足,探采失调。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卢荣景委员透露,我国在国际勘查资金市场所占份额不足0.5%,国拨地勘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,由1990年的3.1%下降到2000年的 1.3%,而商业性勘查市场投入机制又远未形成,致使地勘业严重萎缩。2000年,全国投入固体矿产勘查的钻探工作量仅为30万米,是1975年的2%;新发现的矿产地只有131个,仅相当于1987年的27%。
    朱训委员说,由于易发现的地表矿、浅部矿日趋减少,矿产勘查工作的成本和风险日益增大,加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鼓励矿业投资的政策,国内投资环境并不理想,非国家投入的国内外资本大都不愿进入矿产勘查领域。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的近百家国外勘探公司走的走,撤的撤,目前只剩下10余家。因此,当前要尽快制定完善外商投资勘查非油气矿产资源的鼓励政策,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。
    也有的委员建议,政府应尽快建立由国家出资(可以从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提取)的矿产勘查风险基金,支持企业开展国内外的矿产勘查。凡从事国家所需的矿产资源勘查,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,给予风险基金支持,用于在国内外从事风险勘查。若勘查成功,可在今后的矿产开发过程中返还基金;如果失败,国家根据合同,全部或部分承担风险。另外,为吸引国内资金投入矿产勘查与开发,对投资者应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,凡投入矿产勘查与开发的资金,一律免缴各类税收,并充分利用矿业权进入市场的机制,培育多元化的勘查投资主体。建立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,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,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运行乃至国家的安全。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矿产资源的短缺的严峻形势,已不仅仅是谈论树立忧患意识的问题了,而是到了该立即采取行动的时候了。